近1個月是地球環保熱季,台灣雖自詡為地球村成員,但回應、響應顯得很忐忑,甚至手足無措。一因政府國際參與陌生,經常是看報才知道發生啥事;再因國際社會「監視器」密度很高,台灣一做出回應,即被列入檢視標的,糟糕的是根基不紮實,動嘴多過動手,時常出錯。台灣國際形象自消費犀牛角、虎骨後,即是「有錢的土佬」,監督台灣,有利可圖。

《巴黎協定》預定11月4日在摩洛哥聯合國氣候峰會生效。我國不是氣候變化綱要公約(UNFCCC)締約國,但大剌剌地到紐約、巴黎宣布台灣的「減碳自主貢獻承諾」(INDC),設定2050年排碳量不超過2005年50%,這簡直挑戰UNFCCC所有締約國。牛皮好吹,糟糕的是至今進度有限,怎麼兌現?想來還真讓人頭皮發麻。

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




當然是挑戰,關鍵變數是向國際高姿態提出的INDC是前政府的業績,政權輪替,上陣的小靜電機推薦英政權認不認這個帳?520迄今超過5個月,看不到這環節有積極、具體動作,甚至連宣示也少見。「開發綠能500億度、節電300億度」都正確、重要,但關鍵是必須動手做,說一丈不如行一尺,遺憾如今局面是畫大餅而已。

之前一例是10月中旬蒙特婁議定書締約國會議,決議禁用氫氟碳化物(HFCs,俗稱環保冷媒),因為其造成暖化的惡化能力是二氧化碳的數千、甚至上萬倍,有人說,此決議比《巴黎協定》影響更大。逮著這一暖化原凶,將能讓減碳壓力大減。對此一國際重大進度台灣幾無回應,官方言論全看國際上怎麼說,甚至附和新興冷媒市場的敏銳商人,牛頭馬嘴對不上。

回頭檢視,最早的冷媒包括二氧化硫等,製造麻煩,不好控制;1928年人工合成氟氯碳化物(CFCs)新冷媒出現,因為安定、好用,被推崇到極致,殺蟲劑、清潔劑、抗凝劑、發泡塑膠等日常生活每一項幾乎都有;1974年人類發現它是壞傢伙,破壞臭氧層,1987年通過《蒙特婁議定書》,禁用CFCs。當年環保新冷媒HFCs大紅,推崇文章不勝枚舉。誰知不到30年光景,HFCs被發現更惡毒,限期停用。現下局面,媒體大篇幅介紹新一代環保冷媒,完全沒有潛藏多少環境風險的警覺。

再之前鬧的笑話是「世界自然保育聯盟」(IUCN)9月初修正紅皮書名錄,升高亞洲穿山甲瀕危至最高級,台灣原生穿山甲被點名。遺憾的是台灣IUCN對口單位農委會未注意到,和國人一樣只看到外電說大貓熊從「瀕危」降等為「易危」,不知道自家靜電除煙機穿山甲瀕危升級。

火燙的新聞是台北市中藥公會要角走私犀牛角藥材入境被查獲,估計近3年獲利近億元。這新聞具體而微地反映了台灣因應國際環保覺醒的開倒車,也顯示政府的環保執政流於口號、書面、浮面,只為政治利益,未顧及台灣的長治久安。務虛,對國際環保嘉年華當然忐忑不安。(作者為資深媒體人)

(中國時報)

taz5hvjpq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